首页 > 茶知识 > 鉴茶泡茶

不用望闻问切,只看外观,三分钟鉴别白茶中牡丹饼的好坏!

人生如茶 鉴茶泡茶 2021-05-15 21:17:30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
一、看芽叶是否达到标准

植物的性状与其生长环境,生长时间都是息息相关的。

采摘时间位于白毫银针与寿眉之间的白牡丹,它的品相便是介于两者之间的。

白牡丹的芽头大小,肥壮程度,稍稍逊色于白毫银针一些。而在叶片与茶梗的大小方面,白牡丹又比寿眉更秀气一些。

等级的不同,会直接影响到白茶价格的,所以在市面上难免会出现用品级比较低的白茶,冒充品级较高白茶的情况。

有的商家就会用一级春寿眉去冒充三级白牡丹,以此赚取差价。在购买白牡丹饼茶的时候尤其要注意。

压饼之后的白茶,在没有冲泡的情况下很难看出它是一芽一二叶的白牡丹,还是一芽三四的春寿眉。

于是咱们就得想想其它的办法,比如,从芽头间的差异区分。

白牡丹的的芽头相对于寿眉来说是要大一些的,稍微还有些饱满的样子。至于寿眉的芽头,可能就像是一根银条似的立在那儿,少了一些憨厚可爱的萌感。

除了芽头之外,还可以看叶背白毫的多少。

同一株树上的叶子,白毫的多少直接体现出了白茶鲜叶的嫩度。

白毫越多的,叶片便越嫩;白毫越少的,叶片就稍微老一些。

白牡丹叶背上的白毫数量还是比较多的,看起来非常明显,像披了一件用羽毛做成的斗篷。

至于等级较高的春寿眉,距离芽头比较近的那两片叶子上,白毫的数量或许还是比较多的,但稍大的叶片上白毫就零星了一些,就算有白毫也是比较稀疏的,只有一层朦胧的白色。

白牡丹压饼之后,整块茶饼颜色在白毫的作用之下,是带着些白色柔光的。至于春寿眉,茶饼的颜色便更偏向于绿白相间,但白色与绿色之间有些许界限。

二、看茶饼的颜色是否自然

如果说看白牡丹饼的芽叶是否达标,是为了不让商家从中赚取差价的话。

那么看茶饼颜色是否自然,就是为了鉴别白茶的工艺是好是坏。

白牡丹饼是春茶压饼,压饼之后并不会改变茶叶的颜色,依旧是以绿白两色为主的。

有一些白牡丹饼的颜色花杂,就像是秋茶一样的颜色,说明在其散茶时期的工艺就出现了问题。

应该是在萎凋的时候受到渥堆,暴晒甚至两者皆有的情况。

渥堆的白茶,摊晾不及,水分和热量没有及时的排出,白茶茶青在又潮又湿的情况发酵,渥堆了。

于是干茶便呈现出不自然的黄褐色,灰褐色,渥堆出来的白茶过早损耗了内质,内质的消耗使得白茶的外观也受到了影响。

渥堆之后的老白茶,没有自然陈化白茶的那种光泽感,面容灰败,没有活力。

至于暴晒之后的白茶,则完全丢弃了春白茶清新自然的面容,在不留情面的阳光炙烤之下,从面目清丽的小姑娘,变成了一个唱戏的花脸。

原本只是以绿白两色为主的,奈何光线过强使得茶叶当中的叶绿素见光分解,绿色在白牡丹干茶当中的占比便少了。

强烈的光线还将幼嫩的茶青晒红晒伤,于是干茶的颜色就成了绿的、红的、黄的、褐的,花里胡哨的颜色。

不论是渥堆还是暴晒,颜色不自然的白牡丹饼是经过不正常的,暴力工艺的对待。

在制作过程当中,提早的将内质损耗,这就使得白茶在之后的陈化过程当中,内质单薄,陈化过程中也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这样的白茶饼自然不建议茶友们购买,不但在初期时滋味不美好,经过长期储存之后,内质也不会得到多大的丰富。

三、看压饼的松紧程度

购买白茶除了收藏的用处,自然是不能够丧失最基础的价值——饮用。

有经验的茶友,在购买茶饼的时候会尤其注意白茶压饼的松紧程度。

与的紧压饼相比,白茶的压饼已经属于松压一类。

白牡丹主要以芽头和一两片的嫩叶为主,枝叶的纤维性并不属于非常强韧的类型,而是偏向于乖顺的。所以在压饼时,用松压的力度足够使其定型,并不需要太大的力度。

白牡丹的茶梗是比较细比较小的,在撬饼的时候不比寿眉,有界限分明的茶梗缝隙可以作为茶刀的切入点。

白牡丹松压也是为了在撬饼的时候更加方便,最大程度的保证白牡丹干茶的完整度。

将白牡丹饼压制过紧,是没有必要的。

紧压的白牡丹饼不但在撬饼的时候会大大增加碎茶的几率,并且在转化的时候也会受到一定影响。

茶饼内部的氧气不够,茶饼内外转化的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。

经常压饼,压饼经验丰富的师傅肯定是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的。

压制过紧的茶饼可能都是出自于新师傅之手,这样一来,茶饼中可能还会有一些光看外观无法发现的其它不足存在。

鉴别一块小小的白牡丹饼竟然也有这么多的门道,怪不得说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

也有茶友感慨,一块茶饼而已,鉴别起来竟然如此麻烦,走了走了,到别的茶圈看看。

这样没有耐心,怕麻烦的网友,不如正经喝白水好了,简单方便。

不论在什么茶圈里面,只要热闹就一定是有真有假的。

正是因为圈子热闹,所以这些真假都有前人总结经验,将鉴别的方法说出来,供大家一块儿参考。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tealog.cn/post/215.html

[!--temp.pl--]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评论底部广告位

茶络网 - 茶文化知识分享

https://www.tealog.cn/

网站地图 | 滇ICP备20001418号-2

Powered By 茶络网 茶络网

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

关注我获取更多热点资讯

感谢茶络网技术支持